
政知见消息,11月19日股票账户开户,央地共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西安召开。
\n科技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阴和俊,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出席会议并讲话,省长赵刚主持会议。
\n
这是11月以来召开的第三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。11月5日、11月17日,阴和俊分别在武汉、重庆出席了央地共建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、央地共建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。
\n
11月17日上午,央地共建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重庆召开
\n
11月5日上午,央地共建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武汉举行。
\n此前,围绕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”建设,阴和俊还分别在北京、广州和上海出席了会议:
\n5月6日,部市共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。
\n6月20日,央地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召开。
\n7月27日,部市共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上海举行。
\n密集的会议背后,是我国在科技创新布局上的战略考量。
\n从国际看,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变化,谁能在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抢占先机,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。从国内看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、构建新发展格局,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。
\n建设国际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,正是国家从全局和长远出发作出的关键部署。
\n2020年12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”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“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”。
\n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提到,“完善区域创新体系,布局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,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。”
\n那么,这两类“中心”具体指的是什么?
\n国际科技创新中心,是指创新资源密集,科研实力雄厚,成果辐射范围广泛,科技创新文化先进,科技基础设施健全,支柱产业具有国际化、高端化、多元化特征且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主导地位,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发展动力的城市或地区。
\n区域科技创新中心,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,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相对集中,科技创新实力较强,在产业、人才、资金、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,以科技创新作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城市或地区。
\n前者肩负着推动重要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转型、引领带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任,是重要的原始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;后者是国家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,在特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领域起引领作用。
\n国家布局已经清晰。
\n目前,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有两类,一类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,目前中央确定了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3家;另一类就是区域科技创新中心,目前确定了成渝地区、西安、武汉3家。
\n这些科创中心已开始显现成效。
\n比如,北京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增强,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比超过16%;上海产业创新实力快速提升,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突破1.8万亿元;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创新集群。3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航空航天、光电子信息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。
\n未来,这些科创中心将承担着更重要的使命。阴和俊在多地会议上反复强调,要“打造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支点”“当好科技强国建设的排头兵”。
\n在北京举行的会议上,阴和俊提到,要“进一步优化提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和能级,加快建成科技强国战略支点”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率先形成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”。
\n在广州,阴和俊指出,“全力打造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支点”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,强化统筹协调,支持大湾区率先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。”
\n在上海,阴和俊提到,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“要向世界一流科技水平对标,当好科技强国建设的排头兵”。
\n此外,“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”也是重中之重。
\n科技部多次强调,将以更大力度、更实举措支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,“壮大战略科技力量,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”。
\n一个背景是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,科技投入持续增加,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.6万亿元,稳居世界第二位;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.68%,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。我国已经到了从跟随创新向引领创新加速转变的关键阶段。
\n与此同时,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科技已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,集成电路、生物科技等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,也是我国“卡脖子”问题突出的领域。
\n在这样的背景下,强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,不仅是发展问题,更是安全问题和长远大计。只有筑牢科技根基,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,也为百姓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进步。
\n原标题:打造“战略支点”!六地六场会议股票账户开户,事关科创重要布局
51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